甄嬛脱去鞋袜戏水时,为何果郡王一点不避嫌?
果郡王与皇帝谁是真君子,两场戏辨真假。我是@月半小二
果郡王第一次看到新“嫂子”光脚戏水,不仅没有避嫌,还凑上前去看,还“文雅”的品评一番,哎呀呀,“渣男果子狸”上线了。
《甄嬛传》中关于女性“脚”有两场风格迥异的戏:
第一场:皇帝“君子范儿”十足。除夕夜甄嬛说“我的鞋袜湿了,正在换呢”皇帝立刻止步不前,这是出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小编想说其实除夕夜皇帝也饮酒了,因为思念纯元也是心中苦闷,但是皇帝听闻女子正在换鞋袜,立即止步;
第二场:果郡王偷看女子赤脚戏水,没有回避,还上前品评。果郡王见到甄嬛赤裸的脚,不仅没有回避,哎呀,还一个劲儿地凑上前去看,敢不敢再猥琐点。还当面赞赏“白”、“纤细”:
果郡王:“李后主曾有言,漂色玉柔擎,来称赞佳人的皮肤白皙,所言果然不虚。可是我看不如用缥色玉纤纤,更见玉足的雪白纤细之妙”。
果郡王为何毫不避嫌地看新“嫂子”的玉足,小编大体替果郡王想了两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理由一:那一日果郡王有些微醉,属于酒后失态
圆明园湖边果郡王与甄嬛初次相见时,果郡王苦闷自酌,饮的是西域的“玫瑰醉”,一身的酒气,果郡王有些醉了。
理由二:一个人独酌,心情苦闷
第二次两人桐花台相遇时果郡王有跟甄嬛道歉,大体内容就是那一日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原因是那一日是他母亲当年入宫的日子。
果郡王:“上次唐突贵人,实非允礼所愿,温宜公主生辰那日,正是额娘入宫之时,我回想旧事,一时不能自持,失仪了”。
(但是小编有些困惑,当年她母亲这一日入宫时,“果子狸”还没有出生,他郁闷个毛线呢?即使郁闷就可以“调戏”一个陌生女子吗?这个理由小编无法接受~~)莫不是觉得母亲如今离宫修行,觉得母子二人贵为天家人,却要隐忍度日?
除夕夜皇帝也是微醉,因为思念纯元的缘故,郁郁寡欢,听闻女子换鞋袜,皇帝就止步不前了;所以说果郡王微醉也罢,心情不好也罢,这都不能成为看陌生女子“光脚”的正当理由。
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果郡王有些醉了,其实是他流露出了真实的性情。
《甄嬛传》一剧,果郡王与甄嬛的感情悲剧,一向让人感叹恰不逢时,未在最好的时光遇到最合适的人。
圆明园宴会之时,甄嬛曾偷偷溜出来,更是在池边将鞋子脱下露出玉足戏水,恰逢果郡王在场,出手相助更是调戏于她。古代女子的玉足只有嫁人后夫君才可看,甄嬛身为果郡王的嫂子,在面对此等场景果郡王应有所避嫌,为何他却毫不避讳呢?
其一,果郡王与甄嬛的相遇是偶然。
果郡王其人,一向风流倜傥,不遵循规矩,因此每到家宴之时,他不是晚来就是缺席,而这次他就是为了躲避无聊的家宴才寻找一个安静之地去喝酒。那一夜,在倚梅园中,可不仅仅只有皇上一人,甄嬛虔诚的祈愿,以及那句“逆风如解意”,是被在场三个人全部都记住。
余莺儿借着这句话冒充甄嬛,曾在皇上面前得到百般宠爱,而皇上听到此诗,震惊于宫中有如此女子。果郡王则是真正拿到甄嬛小像,并且听到诗之人,自此他内心对甄嬛一直充斥着好感。
一个本来满腹才华的人却要为了保命,不得不韬光养晦,以风流多情,不参与政事作为自己伪装的外表。果郡王的生活看似富贵肆意,实则孤独又无望,他寻找一个角落喝酒本是为了放松自我,思念母亲。
没想到,却遇到了曾有好感的姑娘,活泼开朗,大方肆意,在脱鞋戏水,他本不想出现,毕竟宫中此事若被人传出,于甄嬛还是他都并非好事。可没想到,戏水之际,甄嬛一不小心险些落水,果郡王出手相助。
而后调戏之语,称赞甄嬛的玉足雪白纤细这绝对是果郡王肆意的性格能够干出来的。从当初的诗句到现在不拘小节的戏水,让果郡王对甄嬛产生了知己之感,从剧中能够看出,果郡王一向做事讲究随心自由,以他的身份,只要不参与政事,他就永远可以这样肆意的活下去。
这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让他忘记了男女大隔,以及叔嫂关系,不由自主地称赞起甄嬛玉足的美。此时的果郡王并非后面对甄嬛情根深种之人,不过是有好感,而未曾避嫌的行为更像是他自己不拘小节。
其二,果郡王醉酒,且不认为甄嬛会与他相识。
本拿酒自饮,半醉半醒,整个人处于一种飘飘欲仙,而又无人束缚状态的果郡王,突然看到了曾有好感的人以及那一双纤细雪白的玉足。无论是对美的欣赏还是想要与当初念诗之人搭话,他都依照自己内心去做了,于是有了出手相救并出言调戏。
而且,果郡王并不认为甄嬛会认识他,毕竟他从未正式与她在能够彰显身份的场合见面,可没想到,冰雪聪明的甄嬛看到他的长笛以及能够随意出入宫中的举动,自然确定他的身份。
幸而当日,甄嬛与果郡王脱鞋戏水一事,除了流朱没有人知道,否则甄嬛必将如她所说死无葬身之地,毕竟当时皇上对她不过是有好感,而若女子被外男看足一事传出,皇上会记得自己丢了面子,虽不会处死,但她也将不再受宠。
其实,以果郡王一向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的态度,他在甄嬛脱鞋之时,就应该悄悄离开。大概是内心的好感,让他并未远走,更是言语有些过于轻浮的调戏了自己嫂嫂。果郡王与甄嬛,若未娶未嫁时相遇,那么必将是一对神仙眷侣,可惜两人相遇的时间与地点都是错误的,于是成了一场悲剧。
标签: 英国人向圆明园道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