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哪个省、哪个市?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苏和浙江两省,北临无锡市,南濒湖州市,西依宜兴市,东近苏州市。
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
太湖风景名胜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是以太湖、沿湖山丘、岛屿的山水景观为特色,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天然湖泊风景区。

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3091平方公里,其中景区888平方公里(含太湖水面529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2203平方公里(含太湖水面1931平方公里)。
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包含的区域分别为苏州市的木渎、石湖、光福、东山、西山、甪直、同里景区;无锡市的梅梁湖、蠡湖、锡惠、马山景区;常熟市的虞山景区;宜兴市的阳羡景区等13个景区和无锡市的泰伯庙、泰伯墓2个独立景点组成。
太湖风景名胜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2℃,自北向南递增;年平均降水量为782~1150毫米,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
太湖景区地图:
为什么叫太湖?
商代末期(约公元前11世纪),西岐的周族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很有才干,古公拟传位于季历,以便能使姬昌成为继承人。
泰伯、仲雍为避让季历,“奔荆蛮”、“纹身断发,示不可用”,从中原出逃至江南,和这里落后的土著“荆蛮”相结合,带来了较先进的中原文化,泰伯、仲雍被拥为首领,建立了“勾吴”小国,并在今无锡梅里一带建造小城,名“太伯邑”,泰伯称“吴太伯”,因“太伯邑”临湖而筑,太湖即因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太湖之名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湖面形态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为典型的圆弧形岸线,东北岸曲折多湾,湖岬、湖荡相间分布,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因为太湖地区地壳的新构造运动,造成太湖平原下沉,河流改向,荆溪水系改道东流,由断陷盆地成为汇水盆地,又渐渐成为数个沼泽小湖泊,以后逐步形成太湖。
春秋战国以前,太湖地区原是陆地的冲积平原。唐代湖水可达吴江塘岸。洞庭东山和西山原为湖中两大岛屿,后因东山与木读间泥沙淤积,滩地扩展,至清代中期,岛与沙洲相接,使东太湖成为太湖的一大湖湾。
近一二百年来,因东太湖东岸和西北岸淤积加甚,加之围垦湖滩地,东太湖实际上已成为一个狭长见阻水严重的浅涸湖区。近代太湖的变迁以东太湖地区最为突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太湖及其周围湖群,因围湖种植和围湖养殖,湖泊面积减少13.6%,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湖荡有165个,合计面积161平方公里。其中以太湖、隔湖最为突出,太湖西北的马迹山岛因围湖造田已与陆地相连。隔湖的北、东、南面因加速围湖,使原有湖面大为缩小。
标签: 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