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顶替上大学的都没选择一本及重本的大学呢?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诚然,在众多冒名顶替者中,几乎找不到一本和重本的冒名顶替者,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十几年二十多年前的本科那是特别难考的。一个县,乃至一个市一年也考不了几个本科,就更不要说重点大学的本科了。在二十多年前,能考一个专科就已经非常不错,考一个中专也是可以的,考本科是绝大多部分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能考上本科那是绝对的佼佼者,是很少的少数学生。所以,冒名顶替者,不可能去顶替这些众望关注的佼佼者。
第二、一本、重本大学关注度极高,即便有这样想法的人,也不敢轻易在重本学校动脑筋想办法。重点大学的关注度不仅仅只有学生、家长,更重要的还有教育部门、招生部门、社会各界和招生学校本身。
第三、由于重点大学社会关注度极高,大学自身的要求也高,招生录取一般审核都比较严格,每个环节都把控的很严密,这里面可以说没有什么空子可钻。
第四、冒名顶替者深知自己有几斤几两,即便给他(她)一个重本让他(她)顶替,他(她)也未必有那样的胆量。因为他(她)深知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撑不起自己的野心。一般学校混进去还可以滥竽充数,但是重本混进去估计完不成学业都会被劝退。
第五、冒名顶替者之所以会瞄准一般学校,主要是因为一般学校社会关注度较低,招生审核各个环节也没有那么严格,学校本身在招生审核上也没有那么严格,容易蒙混过关。另外,选择一般学校和自己的学业成绩也比较接近,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假如一个很渣的学生,突然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估计不需要别人核查,也会很快露馅。
以上几方面,就是那些冒名顶替者之所以不选择一本和重本学校的原因。
因此上,在核查冒名顶替者时,一般性学校更应该引起关注,特别是15年—25年前的招生情况,这些学校往往可能是重灾区。
1、冒名顶替者在选择冒名顶替对象时,除了要考虑收益之外,肯定还要考虑风险。如果一件事情收益比较高,但风险也比较大,大部分人还是会慎重选择。
最近,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两起冒名顶替事件的调查结果。
其中,陈春秀和苟晶这两名冒名顶替者,当年的高考成绩确实只能够报考专科院校。
陈春秀是在2004年参加的高考,当年她的高考成绩是546分,高于专科一批次录取分数线27分,而苟晶是在1997年参加的高考,当年他的高考成绩是551分,满分900分,她的高考成绩达到了济宁市中专理科委培的录取分数线,当年中专理科委培分数线是549分。
但除了这两起引起很多网友关注的冒名顶替事件之外,其实还有其他类似的案例。
比如,山东省教育厅之前在对山东省内高校高等学历信息进行清查时,发现中国海洋大学有两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济南大学有36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有135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冒名顶替者,都选择了专科院校,而不选择一本或者重点大学。
不论是在高考扩招之前,还是在高考扩招之后,在大部分地区一般以及重点院校的录取率都比较低。
比如2019年高考时,全国范围内合计有915.4万考生,全国范围内的一本院校平均录取率是13.8%,211院校平均录取率是6.4%,985的院校平均录取率是2%。
也就是说在大部分学校里面,你想考上重点大学,以平时的学习成绩绝对要出类拔萃,在学校里面绝对是“风云人物”,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是各个任课老师眼中的“宠儿”。
那些冒名顶替者想要对这些学生“下手”,难度非常大,只要他们稍微有点动作,肯定会弄得人尽皆知,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本人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何况在十几年前,当时的大学还没有扩招,高考录取率比较低,能够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要么异常的聪明,要么有比较好的家庭环境。
不论是聪明人还是有点能耐的人,这些冒名顶替者绝对不会对他们“下手”。
如果这些冒名顶替者真的有“能量”,他们也不会出此下策,毕竟冒名顶替上大学就意味着你要用他人的信息,用他人的身份关系,这就相当于你把自己暴露在风险中,只要后续被冒名顶替者发觉自己的信息被“冒用”,此时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也无济于事。
高考移民就不多说了,这是最近几年重点打击的对象。
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在自己的省份,只能够考上一本院校或者能考上二本院校,但在一些高考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他们能够轻松地考上211、985院校。
为什么顶替上大学的都没有选择一本重点大学?
从最近的新闻来看,现在查出来的顶替上大学的基本上都不是顶替上的重点大学。不顶替上重点大学的主要原因大概就是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机会顶
20多年前,一个高中学校每年能够考上一本重点大学的人数基本上都是寥寥可数,而且名单都是张榜公布,这个是没有机会顶替的。
当时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那里的重点高中,一个年级十多个班,一个班里面七八十个人,总共一个年纪学生都有1000人左右。但是考大学出成绩以后,大专线以上的也就是七八十个人的样子,能够达到重点本科线的也就是二三十个人的样子。
然后高考录取以后,都是用大红纸发榜,只要是上榜的学生,基本上就是没有机会顶替的。
2、不敢顶
重点大学学生录取更加的谨慎,而且流程更多一些,重点大学对于学生档案等审核也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原来学生都需要把户口转到学校去。
正是因为重点大学对于学生录取非常谨慎,如果发现档案和户口存在问题,那么可就是大问题,因此,一般是不敢顶替上重点大学的。
3、顶替了可能也跟不上
重点本科院校,功课非常紧张,基本上每个学期课程都在10门课以上,比高中还要累。而且每一科基本上都有抓人指标,本来出的考试题就很难,如果稍微不努力可能就要被抓不及格。一般重点本科学校,敢有四门不及格,就没有学位证了,如果补考几次不过,就要劝退。
比如,清华大学,退学率大概在7.6%。清华大学2013级本科生3374人。清华大学2017届就业报告中称2017届清华大学毕业生共7058人,其中本科生3119人。共255人未能正常毕业。
同济大学休退学率7.1%,2013级本科生人数4300人,2017届本科生毕业人数3995人。
复旦大学休退学率12.1%,复旦大学2013级本科新生3253人,去除港澳台79人,共计3174人。2017届毕业2789人。
上海交大退学率9.3%,2013级本科生人数3970人,2017届本科生毕业人数3600人。因此,如果高中学习成绩不好,即使顶替上大学了,没有被发现,那么很大可能也是被劝退的下场。
标签: 定远县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