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情歌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对比?
《西海情歌》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都是中国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它们的一些对比:
1. 创作背景:《西海情歌》发表于1983年,作曲者是胡伟立,作词者是田路。这首歌是为电影《海浪淘沙》而创作的主题歌。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则发表于1992年,作曲者是杨洪基,词作者是杨洪基和汪旺华。这首歌则是为电影《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而创作的主题歌。
2. 歌词主题:两首歌曲都以海洋为主题,但不同的是,《西海情歌》是一首爱情歌曲,歌词表达了深情浓爱之感;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主题则更为深刻,表达了新疆大草原牧羊人民的淳朴情感和追求幸福的心声。
3. 音乐风格:《西海情歌》是一首欢快的歌曲,主要以民谣和乡村音乐为基调,旋律优美、动感和富于节奏感;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则是一首缓慢、深情的抒情歌曲,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古典的音乐风格。
4. 影响和知名度:两首歌曲都受到了广泛的喜欢和追捧,深受听众的喜爱。《西海情歌》几乎成为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经典歌曲之一;《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则更通过电影的成功传播,进一步提高了它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西海情歌》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都是非常经典的中国流行歌曲,它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非常广泛。不同的是,两首歌曲在风格和主题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音乐的重要方向和成就,让人们感受到了美妙的音乐世界。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为啥毁三观?
再论《可可托海牧羊人》故事的拙劣与低级趣味
这首歌的作者声称建立在一个真实而凄美的爱情故事上。可它倒霉就倒霉在真实上!
故事可以真实,但要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必须在真实上进行拔高,成为艺术上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否则不过是街道妇女们口中的男女笑话。
我们每个人曾经(或正在)心里都憧憬着一份爱情,也可能拥有过真正的爱情。但一旦融入世俗的洪流,爱情也就很低俗
首先要表达经典的爱情,男女主角一般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男女主角可能来自底层,但都很唯美,从性格的善良,到人物外形的绝美缺一不可。二,男女主角来自上流社会,同样要具有从心灵到形象统一的唯美。一个长相平平,毫无灵性,或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人,是不配拥有爱情的。
第二,故事情节的无懈可击,没有漏洞。
《可可托海牧羊人》在故事主人公的塑造上非常失败,我们只知道男主角是个哈萨克的牧羊人,女主角是来自四川的养蜂女。但没有对两个人进行心理和形象的刻画。很容易让人把他们嵌入常识认识中。艺术来源于生活必须高于生活。从这点来说,这故事的人物形象极其低劣。
《可可托海牧羊人》的故事情节在艺术上漏洞百出,失去了艺术的真实。
正因为没有对男女主角的人物性格及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走向完全是低俗的。一下就让人想起男主角肯定又丑又穷,女主角为了更好的生活,嫁给了一个她看得到希望的男人(或者她根本就没嫁,只是为了找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
我看不上你,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为我自己,也为我的孩子未来考虑。这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它将这个故事降低到了最拙劣的水平,完全是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的一则低级趣味的话题。跟艺术毫无关系。
《可可托海牧羊人》这首歌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是很成功的。但从它所依托的故事来说,编造得毫无水平,低劣不堪,只适合在地摊文学书上发表。
反观我们各地为了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针对某个景点,找了不少作家文人来编造故事,但成功的寥寥无几。很多地方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靠几个作家闭门造车的胡编乱造,完全没有生命力。只能靠一些低劣的手法来推动发展,比如美食一条街了,购物一条街了,其他刺激性的消费了等等。
靠一首歌,一部电影来推动地方发展其实是个捷径,本来《可可托海牧羊人》采取模糊故事的方式,完全可以做当地旅游资源的宣传曲目,可惜他们非要画蛇添足,编个不伦不类的低俗故事,倒显得有些贻笑大方了!
标签: 可可托海的牧羊人